6月6日 , 备受瞩目的我国首艘国产大型邮轮“爱达·魔都” 号在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旗下上海外高桥造船有限公司2号船坞顺利出坞 , 全面开启码头系泊试验. 出海试航和命名交付的决战周期。
这意味着 , 距我国摘取造船业“皇冠上最后一颗明珠” , 填补国产大型邮轮空白 , 实现在大型邮轮建造领域零的突破这一历史性时刻仅一步之遥 , 必将对我国着力构建高质量. 高水平的本土邮轮产业生态 , 建设海洋强国. 制造强国. 科技强国产生重大而又深远的影响。
“爱达·魔都” 号的船东为中船嘉年华邮轮有限公司(下称中船嘉年华)。该公司由中国船舶集团与美国嘉年华邮轮集团合资组建 , 双方的持股比例为60%和40%。美国嘉年华邮轮集团是全球最大的邮轮运营公司。首艘国产大型邮轮今年5月19日正式获得“魔都” 号的命名 , 代表了其上海设计. 上海制造的身份。“爱达” 则为中船嘉年华旗下拥有的邮轮自主品牌。
验证关键项目 预计年底交付
大型邮轮是一项巨系统工程 , 其技术更复杂. 设计建造要求更高 , 风险和挑战也更多。因此 , 在邮轮起浮状态下 , 对一些关键项目再次进行一系列技术验证 , 是确保其整体安全性必不可少的操作流程。
自6月1日凌晨起 , “爱达·魔都” 号开启了为期6天的注水起浮. 位移和出坞作业。期间 , 通过船体倾斜试验对整船的重量/重心和稳性进行测定。重量/重心控制是贯穿邮轮全生命周期的三大核心技术之一。对于大型邮轮来说 , 空船重量的微小偏差可能导致载重吨的较大损失 , 而重心位置的偏差则会对稳性安全和游客舒适度带来较大影响。外高桥造船通过引进消化和自主创新 , 攻克了邮轮重量/重心控制这项关键技术。通过此次倾斜试验 , 对设计开发成果再次进行验证 , 试验结果完美 , 重量重心数据可控。
通过脱钩和巡游试验 , 对全船救生艇进行功能验证。“爱达·魔都” 号共配置了20艘超大救生艇 , 单艇额定乘员314人 , 共可容纳超过90%全船最大救生定员人数。在已完成艇架负载和升降试验的前提下 , 对每一艘救生艇再逐一进行脱钩. 巡游以及回收试验 , 验证正常工况和应急状态下的性能。
使用高压水枪对舷门冲水检验其密封性。大型邮轮在坞内起浮以后 , 船体结构内部应力释放 , 结构可能产生细微的变化 , 对于舷侧门的密性状态带来一定程度的影响。“爱达·魔都” 号左右舷共有42扇舷门 , 根据设计规范要求 , 对40扇舷门进行冲水试验。为了保障舷侧门功能完善 , 通过模拟海上航行状态 , 在距离舷门1.5米处 , 以高压水枪冲水的方式 , 检验每一扇门的密封性能。
经过科学. 严格的试验 , 进一步验证了中国首制大型邮轮在设计. 工艺. 生产准备. 总装建造. 内装工程和系统集成等阶段所取得的一系列重大科研成果 , 充分表明“爱达·魔都” 号完全符合出坞各项技术要求 , 可以转入码头系泊试验. 出海试航和命名交付新阶段。
目前 , “爱达·魔都” 号总体完成进度为94.62% , 建造完成进度为92.159%。根据计划 , 将于7月和8月份进行二次试航 , 全面验证动力和推进系统. 消防. 火警. 救生. 通信导航. 振动噪音. 安全返港等涉及到邮轮安全的各项功能 , 完成房舱和公共区域内装工程验收提交 , 并于年底交付。
豪华程度超过五星级酒店
众所周知 , 航空母舰. 大型邮轮. 大型液化天然气(LNG)运输船被誉为世界造船业皇冠上的“三颗明珠” , 代表着当今全球船舶工业的“至尊水平” 。
“爱达·魔都” 号总吨位为13.55万吨 , 入级英国劳氏船级社(LR)和中国船级社(CCS)。其总长323.6米 , 型宽37.2米 , 最大吃水8.55米 , 最大航速22.6节 , 最多可容纳乘客5246人 , 拥有客房2125间;采用吊舱式电力推进系统 , 配备2台16.8兆瓦. 3台9.6兆瓦. 总功率62.4兆瓦的主柴油发电机以及2台16.8兆瓦吊舱推进器;在超过4万平方米(将近6个标准足球场)高达16层的庞大上层建筑生活娱乐公共区域 , 设有大型演艺中心. 大型餐厅. 特色餐馆. 各色酒吧. 咖啡馆. 艺术走廊. SPA. 水上乐园等丰富多彩的休闲娱乐设施 , 还有海上最大的免税店. 开心麻花话剧. 融合人工智能和STEAM课程的海上探索营 , 以及5G信号覆盖……其豪华程度超过五星级酒店 , 被誉为移动的“海上现代化城市” 。
作为设计建造难度最高的船型之一 , 大型邮轮是我国目前唯一没有攻克的高技术. 高附加值船舶产品。“爱达·魔都” 号整船零部件数量达到2500万个 , 相当于919大飞机的5倍. “复兴” 号高铁的13倍;全船总电缆布置长度达到4200公里 , 相当于上海至拉萨的距离。
2019年10月18日 , “爱达·魔都” 号在外高桥造船正式开工点火进行钢板切割 , 全面进入实质性建造阶段。2020年11月10日 , 全面转入坞内连续搭载总装阶段 , 实现了从详细设计. 生产设计到实船总装搭载的重大跨越。2021年10月18日实现全船贯通 , 2021年12月17日实现坞内首次起浮 , 2023年6月6日实现顺利出坞。
来源;中国证券报·中证网 作者;王可